无障碍阅读|长者专区| 新媒体矩阵| 登录| 注册

“一码管地”全流程综合监管应用

2023-12-19 11:42 湖北省市场监督管理局

一码管地”全流程综合监管应用

湖北省自然资源厅

一、基本情况

20227月,省政府办公厅印发《深化自然资源管理改革服务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》,文件指出要推动自然资源治理数字化转型,建立运行省、市、县三级联动的土地全流程管理平台,推行“一码管地”。当年,咸宁、宜都、当阳、京山成为首批试点县市。

为做到全省上下一盘棋,省自然资源厅制定出台《土地管理代码编制规则》,并由省级统筹建设和提供全省统一的“一码管地”编码服务,构建起以地块码为核心,由地块码和业务码组成的土地管理编码体系。通过赋予土地专属“身份证号”,实现土地资源“规、批、供、用、补、查、登、档”全生命周期管理全程数字化。

20233月,省自然资源厅出台《关于打好“九大战役”服务全省建设全国构建新发展格局先行区的若干措施》,要求打好机制创新改革战,高效开展“一码管地”全流程综合监管应用项目,并增设石首、武穴、安陆、鹤峰、江陵、竹溪等6个试点市县,在不同应用场景开展探索,综合形成全省土地全流程“一码管地”格局。

通过“一码管地”建设,健全省市县土地管理全流程信息化管理链条,完善各节点信息化建设,实现土地管理全流程数字化审批;以数据集成、业务协同、流程再造为手段,驱动业务流程优化,进一步减材料、减时限,推动“多审合一”“多证合一”,持续优化营商环境;促进业务联动,监管土地流向,支撑土地全流程管控,推动“批供合一”,提高用地保障效率。

二、主要做法

(一)强化统筹谋划,规范试点管理。一是高位谋划部署。省自然资源厅成立由厅领导任组长、省市县三级相关单位共同参与的“一码管地”试点工作专班,坚持高位谋划部署,统筹推进全省试点工作。二是加强督导调度。厅党组成员、副厅长田五红高度重视,多次听取工作汇报,研究讨论“一码管地”试点工作配套文件。组织开展实地调研28次,了解推进主要情况和重点问题,确保试点工作扎实推进。三是健全推进机制。建立“周讨论、月调度、季督办”工作推进机制,召开调度会议25次,研究议题60余项,实现具体进度精准掌握、重要情况及时报告、重点问题有效解决、现场推进引领提升。

(二)坚持标准引领,高质量推进试点建设。一是统一编码标准。省级统筹研制《土地管理代码编制规则》,列入2022年湖北省地方标准项目立项计划(第一批),为全国首创。通过统一编码规则推动业务事项名称统一、类型统一、内涵统一,做到“同一事项、同一标准、同一编码”,为实现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,提供无差异、均等化政务服务奠定基础。二是强化顶层设计。印发《湖北省土地管理“一码管地”信息化支撑试点工作推进方案》《省自然资源厅办公室关于加快推进土地管理“一码管地”信息化建设相关工作的通知》《湖北省市县级“一码管地”建设技术指引(试行)》等文件,明确试点工作目标及主要任务,进一步规范试点建设,推动形成“省级统筹、三级联动、协同高效”体系化推进格局。三是加强试点培训。分别在咸宁、宜都组织召开试点工作培训会议,解读《土地管理代码编制规则》、“一码管地”信息化建设要点等,明确下阶段工作重点和方向,确保试点建设工作扎实推进、取得实效。

(三)强化政策驱动,深入推进“一码管地”改革。2023年,“一码管地”改革工作被纳入多项省委、省政府重点工作。一是列入贯彻落实新发展格局先行区建设工作责任清单,由省政府逐季度督查督办工作落实。二是被纳入省委深改委2023年度重要改革任务,列入省经济体制改革专项小组2023年重要改革事项清单。三是被纳入2023年全省优化营商环境先行区改革事项,8个市县申请并被确定为改革试点单位。通过强有力的政策保障,进一步推进“一码管地”改革工作走深走实。

(四)聚焦应用场景,推动自然资源治理数字化转型。一是“码”上保护耕地。将二维码张贴在村委会及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牌上,让公众、村民通过扫码,快速了解耕地保护相关政策、法规以及耕地位置、属性、权属等信息,极大便捷了破坏耕地行为的精准举报和日常巡田上报,实现破坏耕地“早发现,早制止”,并对耕地流失田块进行不同颜色赋码,掌握实时动态。二是一“码”归集“五证同发”。以工业用地“五证同发”为应用方向,通过“一码管地”体系,共享各平台数据,实现工业用地在签订土地出让合同后,一次性线上核发《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》《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》《建设工程施工许可证》《不动产权登记证》(土地)及规划设计方案批复五类证照。三是“码”上供地会商。在土地供应方案会商前,生成线上会议二维码推送相关政府部门,地块相关信息一码全知,变会商材料线下传递为线上共享,并通过线上提交会审意见,有效减少中间环节,大大节约信息获取成本,缩短供地流程,提升服务效率,加快土地供应速度。四是一“码”卫片执法。着力打造“一码卫片执法”,实现对卫片图斑的自动叠加分析,有效预判当前建设活动是否为“未批先建”“未供先用”或“少批多用”。通过赋码对接,建立图斑举证、违法处置、成果上报审核等卫片执法相关信息,实现土地卫片执法全周期信息管理,执法信息“一码全息”展示。五是不动产登记扫“码”即时办。通过“一码管地”,推动对外服务更便捷。凭码查询并提取项目出让合同等不动产登记需要材料信息,实现土地首登时证明材料免提交。利用二维码对外提供便民信息查询服务,贯穿项目始终,实现项目证照信息共享互通,一码智查。

三、主要成效

(一)推动政府职能向智能化服务转变。省级开展土地资源全流程综合监管应用场景试点,已实现1200余项用地报批业务实时赋码。咸宁试点“码”构链,串联建设用地管理规划选址与预审、土地供应与用地规划许可、建设工程规划许可、土地核验和规划核实等业务环节,实现全流程信息共享复用,智能组卷提升工作效率30%7类业务65项指标一键智能审查,多审合一减少审批耗时60%,多部门会商加快供地速度,将查询服务从单证单查升级为一次扫码、多证可查,提升了业务办理的规范化和智能化水平。宜都试点建设辅助选址应用场景,通过“码”调用拟选址地块相关数据进行用地分析,辅助确定项目用地范围,提前避让空间矛盾冲突,助力建设项目精准选址。武穴试点通过跟税务、住建、公安、民政等多部门开展对接共享,结合建设用地管理审批业务附件信息,辅助实现不动产登记减材料办理。

下一步,将持续深化试点建设,进一步加强应用场景探索和创新,综合形成土地全流程一码管地格局,全面推进数字化治理体系建设,推动自然资源治理由数字化数智化”“数治化转型。

附件:

 已阅 0  打印   关闭